乐动在线(中国)
11月24日
《苏州日报》整版聚焦中新集团
作为中新合作载体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
以宏阔的视野、坚韧的信念
舍我其谁的担当
起笔写苏州
妙手绘园区
独领风骚30年
全文如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场高级别的国际合作,绘就苏州工业园区的璀璨风华。
“中新合作”,是园区的鲜明特色和金字招牌,也是中新集团与生俱来的“基因”和“气质”。
开风气之先,独领三十载风骚。1994年,踏着时代的鼓点,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英文缩写CSSD,中新集团前身)成立,从此高举“中新合作”大旗,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在城市规划、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方面,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作出了重大贡献。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一图绘就“young”苏州
30年时光绵延,一座新城从白纸跃进现实,只需一笔。
这一笔,从新加坡南洋岛国起笔,在苏州这片江南水乡点睛,一气呵成。
笔墨纵横,落笔有声。1994年,中新集团作为开发主体联合新加坡重建局等,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经验,编制中新合作开发区的规划蓝图,形成科学的规划体系,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8平方公里,建设大幕自金鸡湖西拉开。中新集团启动园区道路工程建设,新加坡“规划即法”的经验落地开花。
苏州大道、现代大道、金鸡湖大道、中新大道……条条大路通姑苏,让现代园区与传统古城一脉相连;星明街、星海街、星港街、苏慕路、苏绣路、苏惠路……南北交错的内部路网,又将园区规整成一盘棋。
高标准的建设如火如荼,到1997年底,金鸡湖西累计建成道路41公里。交通畅行拉开骨架,园区发展也通向未来。
2001年起,园区版图东扩。中新集团又架设起跨区通达的交通动脉,完善交通配套设施,至今累计建设了467公里道路。
园区是一座产城人融合共生的城市。交通底座架构起城市的发展空间,景观绿化则为市民构建了栖息之所。这既是“中新互鉴”的构想,也是“花园城市”的实践。
开发建设中,规划保留现状湖泊和主要河道,延续古城“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江南水乡风貌,塑造963万平方米景观绿化。按照城市公园-主题公园-邻里公园三级布局,翡翠湖生态公园、中塘公园、方洲公园等点缀于城市各处。500米之内可见公园,人们得以诗意栖居。
中新集团为园区建设的首座公园——中央公园里,一组名为《合作》的艺术雕塑,以极简手法将中新合作的丰富理念表现出来,苏州市民取意“百年好合”。艺术无声胜有声,苏州大道入口的《窗口》雕塑,象征园区向世界开启投资明窗;金鸡湖西湖滨大道《圆融》雕塑,蕴含了中新双方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深意,已成为园区重要的城市符号。
“young”苏州既洋溢着国际元素,又浸润着古老气息,这得益于中新集团不遗余力保护传统文化。
月亮湾星月坊,高楼林立处,一座别致的古桥常常引来外国友人好奇。中新集团在建设月亮湾时,从古车坊镇保护性迁建了这座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北石桥”,在星月坊原样重现,留住了“开门见水、出门动船”的历史记忆,让古与今在园区交融。
30年开发建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源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源自对中新合作未来的憧憬,源自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中新集团精心构思,匠心运笔,绘就30年精彩。
不落窠臼,招商致胜:外资集聚“洋”苏州
招商引资,既是生于园区、长于园区的使命所系,也是蓬勃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洋”苏州因为一份招商成绩单而具体可感——30年来,为园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3家78个项目,内外资企业约2500家;引进注册外资约190亿美元,注册内资超1600亿元。中新集团是实打实的招商主力军。
建立全球招商网络,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中新集团超前布局,完善招商机制,打造招商“前哨站”。1994年9月和12月,园区在苏州和新加坡举行了两场投资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超10亿美元。中新集团主动出击,成功吸引园区首家美国企业碧迪医疗、首家韩国企业三星电子、首家日本企业日科能高、首家新西兰企业狮王啤酒、首家新加坡企业康福的士等入驻。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引领产业布局需求,中新集团善于招大引强、瞄准高精尖端。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三星、博世等一批优质外资企业,不仅最早落户,还加码园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九龙仓、丰隆等一批外资现代服务业项目,纷至沓来、投资兴业;丹纳赫、蔡司等世界一流企业,也将区域总部、研发基地落地园区,与这片热土携手更上层楼。
招商思路与时俱进,招商方式迭代更新。中新集团还发挥资本优势,以投带招、以招促投、招投联动,依托各类基金平台,开展产业投资,促成产业导入。截至目前,集团参投基金完成园区各类返投项目超230个,拉动园区项目总投资超310亿元。
在招商引资中深化中新合作。2021年,中新集团与新加坡裕廊集团联手运营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一个双招双引、科技孵化、信息交流、境外投资和驻新服务的中新合作全新平台,从“新”起航。
栽下梧桐,引来凤凰:产业落地“新”苏州
在苏州工业园区,超200万平方米的载体由中新集团持有和运营,大批世界500强、领军、专精特新企业入驻其中,贡献亩均税收超80万元。
自成立之初,中新集团就学习新加坡裕廊集团的开发服务理念,建设了工业、写字楼、长租公寓、学校等多类型载体,为招引项目提供落地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定制厂房,是“拿手好戏”,为园区人才吸纳、就业增长、经济发展“引流变现”。
从2007年第一个定制厂房——韩美合资大世英提尔(现麦格纳)开始,集团至今已为三星、康美包、博格华纳等世界500强企业定制厂房约29万平方米。这些优质企业2023年产值约200亿元,税收约8亿元。
存量盘活,是“慧眼独具”,为园区腾笼换凤拓展新空间。
一个故事不得不提。
2016年,中新集团瞄准时机,收购并盘活苏虹西路35号厂房。巧的是,当时苏虹西路69号的美国艾默生(现谷轮)正愁找不到研发团队就近落地之处。
依托丰富的定制厂房经验,中新集团提出将35号定向改造为研发中心的方案,艾默生欣然采纳。方案落地,从研发中心到生产基地,距离不过600米,企业高效运转,十分满意。如今,焕发新生的苏虹西路35号已成为谷轮在美国本土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全功能性研发中心。
在原收购厂房空地,集团还新建了4栋标准厂房,瞄准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向全球招商。项目交付即满租,成为医疗器械项目集聚地,其中外资占比80%。引进项目总投资近8亿元,预计5年内亩均税收超300万元,达产后年总产值将超60亿元,年税收超5亿元。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走向沉寂的苏虹西路35号,短短几年重又“回春”,展现了中新集团产业载体运营的非凡实力。腾笼换凤、产业焕新,在“新”苏州这片产业高地,中新集团正奋力书写发展新篇章。
一体两翼,产绿双核:高水平推动中新合作
成果愈丰硕,壮志更凌云。中新集团确立了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体,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格局,在新征程上更高水平推动中新合作。
园区开发运营,成功经验“走出去”。
“引进来”的实践,化为“走出去”的创业,中新集团正输出更多“园区经验”。
围绕国家长三角一体化、东西部协作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集团从2009年开始“走出去”发展,不断复制中新合作成功经验,推动各走出去园区实现“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绿色低碳、开放创新”的高水平产城融合。
从“走出去”首个布局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到两年前启动中新昆承湖园区,集团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确立了“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适度探索‘一带一路’”的布局战略。
一系列“走出去”产城融合园区以上海为核心呈扇形布局,面积超250平方公里,实现了走出去区域政治、社会、经济效益全方位提升。其中,中新苏滁高新区和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被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产城融合园区之外,区中园开发也亮点纷呈。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集团在苏州、无锡、南通等区域落地区中园项目,签约落地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区中园运营商。
“从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的‘引进来’向新加坡借鉴经验,到如今中新集团的‘走出去’向国内输出经验和模式,是对中新合作内涵的又一次丰富和全新注释。”中新集团董事长赵志松说,集团将继续彰显中新担当,为苏州工业园区和走出去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产绿双核驱动,新质生产力澎湃潮涌。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中新集团坚持以产为核、以绿为核,开展多层次产业投资布局,加快绿色业务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大有可为。
自2018年探索产业投资业务以来,集团不断完善顶层战略架构,优化基金投资的赛道分布比例,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
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重点赛道,参投基金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直投业务紧扣“专精特新”,孵化了一批优质科创类企业,激荡新质生产力澎湃潮涌。
探索ESG实践,绿色发展天地广阔。
绿色发展一直是中新两国高度重视的合作领域。中新集团建立了具有中新特色的ESG架构体系,获评万得(Wind)最新ESG评级A级,排名业内领先,跻身上市公司前茅。
集团始终坚持生态开发理念,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强调对生态要素的一体化保护。
2005年,园区北部4平方公里处,一座中新生态科技城“绿意萌动”。中新集团严守产业准入环保底线,以绿地公园和生态湖泊为中心,构建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花园之城。如今,这里已成为园区北部集环保产业研发制造、生态住区、商业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生态科技城。
近年来,集团加快绿色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产业载体“添绿”,打造了一批苏州市“近零碳”工厂、省级绿色工厂。
在绿色发电、绿色减排、绿色服务等领域,中新集团也加快探索实践,着力布局绿电(证)交易、碳核查、碳认证、碳资产管理与交易、零碳园区创建咨询与培训等,为企业和园区提供一站式绿色解决方案。其中,金光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近)零碳示范区创建工作正走向深入。
当前,绿色发展写入中新合作的新一轮发展规划。中新集团表示,在两国深化合作的基础上,将继续高举中新合作大旗,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助力苏州始终成为与新加坡关系最紧密、最牢固的城市之一。